第1章 华东名城
A+ A-

1. 上海

2. 济南

3. 青岛

4. 泰安

5. 曲阜

6. 南京

7. 苏州

8. 扬州

9. 杭州

10. 绍兴

11. 南昌

12. 景德镇

13. 福州

14. 泉州

  1. 上海

  

名城概览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它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端,坐落在长江三角洲的最东部,北部为长江,东部面向东海,南濒杭州湾,西面与江苏、浙江两省相邻。它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世界文化荟萃之地。

  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镇”,1271年,被设置为上海县。1843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与租界,上海也因此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逐渐成为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

  不仅如此,很多历史名人都在上海留下了足迹,现在的市区内还保留有徐光启、孙中山、宋庆龄、鲁迅等人的故居或纪念地。而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均与上海有关。而上海的外滩、黄浦江、城隍庙、东方电视塔等风景和建筑都见证着上海的沧桑巨变。

  1989年,上海以它独特的文化底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 上海简称“沪”的由来是什么?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所以,上海别称为“申”。晋朝时,松江(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奇境珍藏

【外滩】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它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全长1500米,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自从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之后,上海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外滩也逐渐成为英国和法国的租借地,从此,异国式建筑拔地而起,外国银行、商行、旅馆不断进驻外滩,外滩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也成为上海的“金融街”。近百年来,它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寻幽探秘:

  2.为什么把外滩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3次或3次以上的重建。而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50多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二,世界第四高塔。它由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组成,其中,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创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它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与左侧的南浦大桥和右边的杨浦大桥一起,形成“双龙戏珠”之势,与后方新耸立而起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

  东方明珠塔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游船、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景点,它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荣列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南京路商业街】

  南京路商业街,是上海市一条世界知名的商业街。它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河南中路,总长1200多米,路面最宽处达28米,是上海乃至全国最繁华的商业街和规模最大的商贸中心。它沿路不仅有上海老字号的商行,更有体现异国特色的商城,使南京路成为万国商品博览街,让人们足不出“国”,便能购买到世界各地商品。

  自20 世纪30 年代起,南京路就闻名遐迩,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是上海城市标志之一,正如人们所说,“没有到过南京路,不算到过大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原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哥哥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恢复了会址原貌,建立了会址纪念馆。纪念馆的陈列室中,展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文献资料。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及城隍庙】

  豫园座落于上海黄浦区,始建于16世纪,占地40亩,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园内有48处景点,构成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得月楼、内园等景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素有“城市山林”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城隍庙又称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它与其后面的豫园一同成为上海的游览名胜。

⊙寻幽探秘:

  3.“豫园”因什么而得名?

  豫园原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上海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占地面积 4333 平方米,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主楼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1948年,国民政府将此宅院拨归宋庆龄居住。1949年,宋庆龄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和筹划的。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故传说

【“黄浦江”名称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这里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河底就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

  战国时的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旱涝的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河流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的人民不再害怕旱涝,安居乐业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人们为了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知识百科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著名革命家和政治家,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高中毕业后,14岁的她赴美国留学,1913年回国。1915年,在日本,她与孙中山结婚,跟随孙中山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但她在政治方面并不活跃,而活跃于妇幼卫生和文化教育领域。早在1938年,她就开始办基金会,为世界各地妇女和儿童的福利筹集资金。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立了妇幼保健院。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去世,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园。

  

2.济南

名城概览

  济南,山东省省会,全省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因地处古济水(俗称大清河)之南而得名。它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济南是一座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所以被誉为“泉城”。而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营造了浓郁的泉城特色,尽展“礼义之邦”的优秀传统。1986年,济南被国家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济南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奇境珍藏

【泉城广场】

  泉城广场是济南的中心广场,它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邻趵突泉,东眺解放阁,就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着美丽的泉城。该广场始建于1998年7月,是济南市城建史上的最大工程。其设计构思突出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

  站在广场上,近看可以看到广场四周繁华的商业区和现代化的建筑,远眺可以看到济南东部、南部高楼林立的的现代化城市面貌,在千佛山背景的衬托下宁静而神秘。

⊙寻幽探秘:

  1.泉城广场的设计主要强调了“泉文化”,它是怎么突出这一文化的呢?

  广场东部是以荷花为造型的音乐喷泉,以40种不同造型的交叉变换向人们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广场西部的泉标下有4组喷泉,寓意济南的“四大名泉”,72个小涌泉,寓意“七十二名泉”,并钉有济南“七十二名泉”的名牌。

  而矗立在广场中心位置38米高的主体雕塑《泉》是整个广场的主体,它采用天蓝色为主调,中间的明珠镶嵌其中,构成了一个隶书的“泉”字,就像三股清泉自“城”中磅礴而出,象征着泉城奔向更为辉煌灿烂的明天。

【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它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趵突”不仅突出了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还形象地模拟出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的声音,可谓绝妙绝佳。

【大明湖公园】

  大明湖位于济南城北部,于1958年被辟为公园。整座公园以湖水为中心,水陆各半。而大明湖构成了公园的主要景观,被誉为“泉城明珠”。

  大明湖湖面宽阔,作为一处天然湖泊,由众泉汇流而成,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绿柳成荫,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正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大明湖名胜众多,主要景点及名胜有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遐园、汇泉寺、百花洲等。

⊙寻幽探秘:

  2.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多一横,而趵突泉的“突”字少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立碑的人写错了吗?

  相传,古时候的趵突泉涌泉水势非常猛烈,泉啸时可达好几丈高,很多书法家书写立碑都被冲走。于是百姓希望请一个有一定官职又是书法家的人书写立碑,以压住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进而标明趵突泉的身份。最后,他们选择了来自甘肃天水任职的山东巡抚胡缵宗。

  胡缵宗擅于写大楷,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他连写了几幅,最后选择碑上这幅,然后由济南有名的石匠选上等石料刻成。端午节这天,咸宁司马带领知府内的官吏把趵突泉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可是不久却发现趵突泉石碑上象征着盖住趵突泉盖子的“突”上的一“点”已被腾空的泉水冲到了大明湖里。后来,人们把这一点放在了大明湖的“明”字上,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情形,“明”字多了一“横”,而“突”字多了一“点”。

【五龙潭】

  五龙潭,又叫净池、乌龙潭、龙居泉,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北,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此潭群山环抱,深深溪谷,清凉幽静,仿佛世外仙境,世称“苍生霖雨”。

  五龙潭分为五座潭。第一井龙潭,称青龙潭,为“福”潭;第二井龙潭,称黑龙潭,为“禄”潭;第三井龙潭,称黄龙潭,为“寿”潭;第四井龙潭,称白龙潭,为“财”潭;第五井龙潭,称赤龙潭,为“喜”潭。古时相传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能灵验。

【千佛山】

  千佛山为佛教名山古称靡笄山、历山,隋代于此开凿佛像后,改称千佛山,沿袭至今。它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顷,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佛像是千佛山主要的特色之一,大多佛像石雕集中在兴国寺后千佛崖上,最早造像是隋代的60多尊石佛。千佛崖下有极乐洞、黔娄洞和龙泉洞,其中极乐洞中16尊佛像最高达3米。

  万佛洞坐落在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另外一大特色,它集我国“莫高”、“龙门”、“麦积”、“云岗”著名四大石窟之精华,有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造像近三万尊,当游人游览到这里时,可一揽北魏、唐、宋造像的风采。

  

典故传说

【五龙潭由来】

  相传,五龙潭的形成与隋末唐初的英雄秦琼(唐开国名将,祖籍济南)的有关。在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这里原本是秦琼的府邸。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居住于此。

  到了唐玄宗末期,由于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无度,从而朝政荒废,政体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而秦琼的儿子刚正不阿,看不惯玄宗的行为,于是与一些仁人志士聚集在府里痛斥朝廷的腐败与奸臣的恶毒。

  可是这些话被奸臣传到玄宗的耳朵里,于是玄宗大怒,派人来济南缉拿秦琼的儿子,并将秦府抄家。结果当朝廷官兵刚来济南,快到秦府时候,突然电闪雷鸣,只见五条金龙闪现空中,随即秦府塌陷,塌陷处形成渗坑,大量水冒出,于是便形成了今天的五龙潭。秦府自此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

  传说曾有水性好的人游入潭中,并发现一处府院,上写“秦琼府”,而且里面用具齐全,像是有人居住。而且,相传明代也曾有人在潭边见秦琼显灵。

  

知识百科

【济南泉文化】

  济南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美泉100多处,其中,著名的美泉有72处,所以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称。历代文人如李白、杜甫、曾巩、苏轼、元好问、蒲松龄等都曾徜徉于此,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泉是济南的魂,元代地理学家于钦赞美济南的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也曾这样描绘:“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正是这一汪汪千姿百态的清泉和这些美丽的诗词把个古城济南装扮得万般风情,充满灵动。

3.青岛

名城概览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这里7月到9月间的气温在20℃—28℃,是著名的避暑胜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

  众多的名人故居浓缩了青岛市的近代历史文化,大量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众国建筑,又形成了青岛中西合璧的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素有“东方瑞士”之美誉。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位于浮山湾外的5片水域中进行,这更加增加了青岛的体育文化底蕴和国际知名度。另外,青岛有丰富的海产,各类风味小吃也让人欲罢不能。

  1994年,青岛被评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青岛,字面上看似乎是一个用颜色来命名的城市,那它为什么要叫“青岛”呢?

  “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的就是小青岛,因为当时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这个名字的出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太平路天后宫(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内有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碑文中就曾使用 “青岛”一词,那便是青岛地区的总称。直到1929年全区域才被称为“青岛市”。

  

奇境珍藏

【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建于1997年,位于青岛东部新区,是东海路11处雕塑园区中最重要的一处,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它的造型是螺旋状腾空上升的“劲风”的形象,颜色则是最为耀眼的火红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奔腾向上的民族精神。

  五四广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依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广场上有四季常绿的草坪和各式各样的花木,与主体雕塑和海天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景色让人难以忘却。另外,这里还有我国第一座海上百米喷泉,其粗大的水柱喷涌而出,蔚为壮观。

  

⊙寻幽探秘:

  2.五四广场为什么要用“五”、“四”这两个数字来命名?

  五四广场因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而闻名。而之所以在青岛建立这样的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广场,也是因为,青岛正是当年这场伟大运动的导火索。因此,这个广场的建立就是要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更加奋发图强。

【栈桥】

  青岛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它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连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的美誉。在桥的南端建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的“飞阁回澜”便是指的这里。

  青岛的前海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后来,经过多次的修整与扩建,现在的栈桥已扩展到440米。

  站在栈桥上,远处就是小青岛白塔绿树的美景,而在海湾西侧又是颇具现代化风格的高层建筑群,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崂山】

  崂山位于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现今保存下来的道观以太清宫的规模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崂山山海相连,风景秀丽,著名的崂山十二景——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是最为吸引人的。

  1982年,崂山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是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的。这里可以容纳上千的教徒,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更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1981年4月,因文革而被破坏关闭的教堂重新恢复使用,并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老人】

  在青岛崂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离海岸百米的地方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位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 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景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青岛市成立了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此地也成为了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

  

典故传说

【石老人的传说】

  相传,古代崂山脚下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渔民,他的女儿聪明美丽,两人相依为命。不料,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老渔民日夜执著地在海边呼唤。

  可是有一天,霸道的龙王却趁老人坐在水中休息的时候施展魔法,将老人的身体变成了石头。老渔民的女儿得知父亲的遭遇后,拼死冲出龙宫向父亲奔去。当姑娘刚走近崂山,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变成了一块礁石,孤零零地定在海上。

  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变成石头的老人成为“石老人”,而那块巨礁则被称为“女儿岛”。

  

知识百科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897年德国占领了青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继续占领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平会议”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要收回青岛主权,但是却遭到了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不但如此他们还强行将德国对青岛的主权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1919年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学生们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的反对声中,中国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从而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的主权。

4.泰安

名城概览

  泰安依泰山而建,山城一体,是一座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而兴起的古城。北以泰山与济南为界,南与济宁市相连,东与莱芜和临沂毗邻,西隔黄河与聊城相望,是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泰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荣的大汶口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古老的泰安焕发出勃勃生机。市区内既有古朴苍然的历史遗迹,也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主要的旅游名胜有东岳神府岱庙、碧霞祠、**西大寺、通天街、红门路等。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代帝王封禅和宗教文化的发展,给泰山遗留下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使泰山成为“华夏文化”的缩影。2007年,泰安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泰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名字的由来和含义是什么呢?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奇境珍藏

【岱庙】

  岱庙又称东岳庙或泰山庙,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岱庙创建于汉代,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是山下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从此处步步登高,渐入佳境,仿佛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五岳独尊】

  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42厘米,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于清光绪丁未年间(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王室的子孙,皇帝的亲戚)题书。在其左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

⊙寻幽探秘:

  2.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仅占第三位。但它为什么成为显赫于古今,以“五岳之长”、“五岳独尊”而独享盛名呢?

  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水、泗水、淮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其次,它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所以有“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说法。

  古人认为东方就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且古代先民往往把地处东方的泰山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后代的皇帝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泰山也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

  

【十八盘】

  从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 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泰山有3个十八盘的说法。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全程不足1千米,石阶共计1600多级,垂直高度400米。可见,十八盘之陡峭程度,可谓“崖壁如削”,所以有“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的说法。

  

【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泰山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始建于宋代(1008年),总面积3900平方米。正殿内供奉女神碧霞元君铜像,左右配殿供送生、服光二神像,殿前有香亭,两侧分立两座明代铜碑。“碧霞宝光”又称“碧霞佛光”,是泰山的一大奇景,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

  4.碧霞元君是谁?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泰山圣母、泰山娘娘,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中说,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仙,后奉玉帝之命,统领岳府神兵,查看人间善恶。

  至今民间仍有传说,碧霞元君能福佑众生,有求必应。每年有几百万的香客游人登上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祈求神仙福佑。

  

【天街】

  进了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天街意为天上的市街,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买卖兴隆,是国内十大特色市场之一。在长约千米的天街上布满了宾馆、饭店、商铺。走进天街无论购物还是观景,都是十分惬意。

  天街石坊向东路北,为乾隆行宫及唐代文学家苏源明读书处旧址。街北侧均为以后改建的仿古建筑,街南面筑起了一条长长的石栏,倚靠石栏可远眺中天胜景,泰城夜色。

  

【日观峰】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登上日观峰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其中旭日东升、晚霞夕照、泰山佛光、云海玉盘是泰山著名四大奇景。

  

典故传说

【泰山石敢当除妖避邪】

  古时候,泰山脚下有一个人叫石敢当,此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强,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围名气很大。

  在泰安南边有个大汶口镇,有户张姓人家的女儿28岁,长得脱俗漂亮。可是近来每到太阳下山后,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气,刮开她的门,吹到她的屋里。时间久了,女孩面黄肌瘦,很虚弱,找了许多医生看,仍治不好。所以,人们传言,张家女儿是中了邪,吃药也不能治愈。

  张家老人听说泰山下有个石敢当很勇敢,就请他去为女儿降妖除魔。最后,石敢当凭借智慧和勇气,把妖怪赶跑了。可是妖怪逃出泰安后,跑到在别的地方继续兴风作浪。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取来泰山上的石头,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家乡的和自己的名字:“泰山石敢当”。当谁家闹妖气时,就把它放在谁家的墙上,妖怪就跑了。

  后来流传妖怪怕泰山石敢当,只要人们找块石头或砖头,刻上“泰山石敢当”,妖怪就不敢来了。至今,泰山脚下的有些居民家里还能看到刻有“泰山石敢当”几个字的石头,作为避邪之用。

  

知识百科

【皇帝封禅】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封禅是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最为盛大的活动。中国古代帝王秉承“神权天授”的理论,受天命而为帝王的“天子”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5.曲阜

名城概览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于山东济宁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东方文化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圣城”。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曲阜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的早期文明。上古时期炎帝、黄帝和少昊都曾定都于此。商朝时曲阜为奄国国都。到了周朝,曲阜被定为鲁国的都城,并以“礼义之邦”而著称,这里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据有关记载,孔子生于尼山,葬于曲阜市北面,即现在孔林的所在地。

  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被世人合称为“三孔”,并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曲阜除了著名的三孔,还有少昊陵、石门寺、周公庙、春秋书院、西夏后遗址等多个文物古迹。

  曲阜是儒文化的发源地,每年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这里都会举行众多的活动,来纪念孔子。

⊙寻幽探秘:

  1.曲阜的尼山本叫尼丘山,后来为什么更改了名字呢?

  古代时的鲁国,原是个多山之地。尼山,就位于曲阜东南的30千米处,是孔子的诞生之地。尼山本来叫做尼丘山,但因孔子名丘,世人出于对圣人的尊崇,为避圣讳,遂将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奇境珍藏

【孔庙】

  孔庙坐落于曲阜城的南门内,初建于478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孔庙的建筑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前后分为九进院落。沿着中轴线,有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历代碑刻等。孔庙院内尽植苍桧古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庙的悠久历史,又烘托了孔子的思想之深奥。圣迹殿、十三碑亭和大成殿等处,陈列有大量的碑碣石刻,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杏坛】

  杏坛,相传为孔子在世时的讲学之处。它位于大成殿前的甬道正中,黄色琉璃瓦朱红色柱子,上面有彩绘的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朝乾隆皇帝的“杏坛赞”御碑。坛前有一形制古朴的石香炉,其高约1米,为金代的遗物。坛旁有一株树冠如盖状的古桧树,人们称之为“先师手植桧”,相传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但几经荣枯毁于火难,现存的桧树是雍正年间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

  

【大成殿】

  从杏坛向北望去,在双层玉色栏杆的簇拥的台基之上,是一座金黄色的大殿。大殿正中高高悬挂的海蓝色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约1米,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书。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与核心。它和故宫的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大成殿高达24.8米,宽45.78米,纵深24.89米。大殿黄瓦覆顶,雕梁画栋,结构简洁而整齐,四周廊下环立着28根整石雕龙的石柱。柱上龙姿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其刀法刚劲有力,雕刻玲珑剔透。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华。

【孔府】

  孔府坐落于曲阜城的中心孔庙的东侧,是孔子世代的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又称“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孔庙占地达7.4公顷,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约480间,分为中、东、西三路布局,分前后九进院落。中路为主体建筑,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后为孔府花园。孔府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典型建筑。

  孔府门前有一对2米多高的大石狮。红漆黑边的大门正中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圣府”二字。

【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面积最大、延时最久的氏族墓地。孔子逝世于鲁哀公十六年(479年)四月,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自汉代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孔林增修、重修达13次之多,直至现在的规模,总面积约为2平方千米,周围林墙高达3米多,厚约1米,长达5.6千米。孔林对于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风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孔宅故井】

  孔宅故井位于孔庙内,相传为孔子当年饮水的井,井深3米,明代时以莲柱石栏围护,莲柱用响石雕成,用手轻轻拍打时发出金属般的响声。井中之水被后人称之为“圣水”,并立有“孔宅故井”的石碑。

⊙寻幽探秘:

  2.相传孔子的第九孙——孔鲋,曾将儒家经书藏于故宅的墙壁中,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据说,当时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为了保存这些经典,孔鲋将书藏在了孔子旧宅的墙壁中,自己则隐居到嵩山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来,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得以保存了下来。

  

典故传说

【万仞宫墙】

  《论语》中记载着重要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辅佐鲁君。有一次,鲁国的大夫孙武权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比他的老师要强多了。”

  子贡听了,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一眼就可以看到墙内的一切了。我老师的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雄伟的宗庙和精美的房舍了。”

  孙武权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羞愧了。

  古代时,一仞为七尺或八尺。后人觉得“数仞”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到了清朝时,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了“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在仰圣门上,表示对孔子的尊崇。

知识百科

【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的书,它以对话文体和语录体为主。它是儒家学派的重点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的内容涉及教育、文学、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其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它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思想及教育原则等,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被世人奉为至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被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它们合称为“四书五经”。

  6. 南京

  

名城概览

  南京,古称“金陵”,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是“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之一。

  1992年,南京汤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自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城”之称。

  南京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其中,中山陵、秦淮河、孝陵、夫子庙、朝天宫、雨花台等名胜古迹印证着南京的历史。如今,南京已成为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82年,南京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六朝古都”中的“六朝”是指哪六朝?

  “六朝”指东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和陈朝共6个连续在南京建都的朝代,或指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和明朝等6个在南京建都的正统皇朝。

  

奇境珍藏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它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

【秦淮河】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千米,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千米,是南京第一大河。它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全长9.6里,故被称为“十里秦淮”。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地,这里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到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时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如今的秦淮河畔是融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兼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风光景区。

【孝陵】

  孝陵,又称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4年。它以墓主地位之显赫、规模之宏大、形状之独特、环境之优美而著名于世。它的建造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墓“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这种建设格局,一直影响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如今,孝陵的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来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2003年,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寻幽探秘:

  3.“孝陵”因什么而得名?

  因为皇后马氏去世后被后人成为“孝慈”皇后,故名“孝陵”。

  

【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当时,大臣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于是,在秦淮河南岸建立了学宫。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是供奉和祭祀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故又称“文庙”或“孔庙”。孔庙的建立,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

  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畔,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现在的夫子庙,已成为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占地约2.6万平方米,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幽探秘:

  4.“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畔,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这里的“照壁”是什么 ?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是设在大门内的屏蔽物或屏蔽墙,有辟邪之意。

  

【雨花台】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000米处,面积为153.7公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今南京),雨花台就成为江南一带登高游览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时,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雨花台掀起了硝烟,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如今的雨花台,是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6大功能区组成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典故传说

【秦淮河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看见金陵(南京)上空有紫气升腾,就以为是吉祥之气,于是,人们便开始挖山开渠,挖出一条河,并引入长江。后人认为此河水是秦朝时所开凿,所以,称为“秦淮”。

  

知识百科

【秦淮八绝】

  秦淮河畔有8家小吃馆的16道点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于是,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8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7.苏州

  

名城概览

  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临浙江省,东接上海市,北依长江,西濒太湖,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有关文字记载,苏州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建城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苏州的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物也是临水而造,整个城市像坐落在水网之中,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自古以来,苏州就因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著名的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已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文化与经济共同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

  

⊙寻幽探秘:

  1.历史上,谁最早建立的苏州城?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这就是今天的苏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奇境珍藏

【寒山寺】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在苏州城西门外5千米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唐代贞观年间(627-648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做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来,寺庙屡毁屡建,现存殿宇为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

  寺内古迹甚多,有唐朝诗人张继的石刻碑文,以及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的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当年,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

⊙寻幽探秘:

  2.“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盘门】

  盘门位于苏州城南面城墙上偏西的水路城门,由两道水关、两道陆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合而成,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它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年),是阖闾命伍子胥所筑吴国都城的8座城门之一,因门上悬有木制蟠龙,最初称为“蟠门”,后来因为水流迂回交错而改称“盘门”。

  盘门现存的城门是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原址上重建的。1356年,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又增建了瓮城。之后,盘门虽然经过屡次修缮,但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的旧观。如今,它和周围的瑞光古塔、吴门古桥共同构成“盘门三景”。2006年,盘门作为元代古建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它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买下园林,聘请著名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当时,王献臣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王献臣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池水设在中心,楼阁亭台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和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公园】

  虎丘公园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千米。它占地300余亩,山高仅36米,但是山上古树参天,还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就构成了虎丘的一大特色。其中,著名的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使虎丘自古以来成为游览胜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已在1000多年前就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千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寻幽探秘:

  4.“虎丘”因什么而得名?

  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交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几天,他儿子夫差将他葬于海涌山。据说,葬后三天,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简称“虎丘”。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占地1万平方米,开放面积8800平方米。园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当时,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侍奉老师造了这个园林,取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后来,因园内怪石形状像狮子,又因天如禅师维则曾经在天目山的狮子岩拜中峰为师,为纪念师徒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吼”一词,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中,除了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之外,更以湖山奇石而著称于世,素有“假山王国”的美誉。如今的狮子林,经过寺院、园林、住宅的沧桑变化,特别近代的园主又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典故传说

【“和合二仙”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当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便独子离开家乡去苏州出家修行了。而拾得知道了寒山离开的原委后,就前往苏州寻觅寒山。在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荷花,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准备见到寒山时作为礼物送给他。

  经过长途跋涉,拾得终于找到了寒山,正准备拿着荷花送给寒山时,寒山也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盒子,迎接拾得,俩人相视而笑。之后,拾得也跟随寒山出家为僧,并开山建庙为“寒山寺”。

  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而“和合”,就是取“和(荷)谐合(盒)好”之意。民间婚庆时,老百姓多贴“和合二仙”的图案,寓意百年好合。

  

知识百科

【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的题材多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素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而驰名中外,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级礼品送给外宾。

  8.扬州

  

名城概览

  扬州,古称“广陵”,简称“扬”,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它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虽然经历几度盛衰,但始终是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素有 “雄富冠天下”之称。

  扬州的名胜古迹众多,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代鉴真纪念堂、明清私家园林个园等。这些名胜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 最早的“扬州”是指现在的扬州地区吗?

  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39个郡府、196个县。当时的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还是有区别的。

  2.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扬州有关系吗?

  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

  

奇境珍藏

【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郊,全长4.3千米,游览面积46万平方米,有长堤、徐园、小金山、莲花桥、白塔等名胜,是著名的风景游览点。它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构筑水上园林,逐渐形成了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景色。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树木林立,园林建筑古朴多姿。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就由此得名。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之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文帝杨坚60寿辰时,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唐朝诗人鉴真在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鉴真曾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63年,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纪念堂奠基,于1973年建成。2006年,大明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

  个园坐落在扬州城北,是扬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个园是以“竹”和“石”著称,特别是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它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林的叠石艺术别具匠心,工匠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这使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因此,个园成为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1988年,个园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幽探秘:

3.“个园”是扬州的名园,它因什么而得名?

  “个”字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的各色竹子。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何园】

  何园, 原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占地14000多平方米,因为园主人何姓,故名何家花园,简称“何园”,是晚清扬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园。光绪九年(1883年),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建成园林。他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中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建造,使何园以“中西合璧式”建筑而享誉海内,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典故传说

【一夜造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

  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的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为表面堆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知识百科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据清代文人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清代,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的发展,国家呈现出繁荣兴盛的景象,特别是江南地区,尤其以盐业兴盛。而扬州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很快成为水陆枢纽和盐运中心。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兴盛。在当地官员倡导下,经常举办诗文酒会、诗文创作等,于是,各地文人名流经常汇集与此。后人把当时颇具代表性的8位书画家称作“扬州八怪”。

  

  9.杭州

  

名城概览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边,杭州湾西面,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早在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智人“建德人”在杭州地域繁衍生息。到了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杭州人的祖先聚集在北郊良渚一带生活,从事着原始的农耕、畜牧和渔猎。秦代时期,杭州开始设县,称“钱塘”,南朝置钱塘郡,隋改钱塘郡为杭州。

  杭州也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尤以西湖、灵隐寺、六和塔、岳飞墓、虎跑泉等最为著名,特别以西湖山水著称于世。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赞。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1982年,杭州被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八大古都”,那么,这“八大古都”是哪八座城市?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包括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六大古都,后加上安阳和郑州。

  

奇境珍藏

【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千米(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千米),湖岸周长15千米。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有十大景观被成为“西湖十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这十个景色各有千秋,组合在一起是西湖胜景的精华。1985年,西湖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寻幽探秘:

  2.“苏堤”与“白堤”因什么而得名?

  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为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构筑成堤坝。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堤坝命名为“苏堤”。

  白堤是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后人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其实,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昔日的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灵隐寺】

  灵隐寺又叫“云林禅寺”,位于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坐落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国十大古刹(古寺庙)之一。它始建于东晋(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笃信佛教,所以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9楼、18阁、72殿堂,3000多僧徒。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多次。今天的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的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的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是差不多的,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虎跑泉】

  虎跑泉位于西湖西南大慈山的白鹤峰下的大慈山定慧禅寺内,以泉水甘洌醇厚闻名,有“天下第三泉”之称。民间讲究游赏虎跑泉,在于听、观、品三步。一入山门,就能听见泉水叮咚之声,所以叫“听泉”;进入二门之后,在滴翠崖下,有一个斑斓猛虎正在刨地的塑像,所以叫“观泉”;随后入茶室,用虎跑泉水冲泡当地龙井茶叶,茶香四溢,茶味沁人心脾,所以叫“品泉”。而“龙井茶叶虎跑水”更是被人称为“西湖双绝”。

⊙寻幽探秘:

  4.虎跑泉是“天下第三泉”,那么第一泉和第二泉分别是什么?

  据记载,第一泉是江苏镇江金山寺外的中泠泉,第二泉是无锡惠山的惠泉。

  5. “虎跑泉”和老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叫“虎跑”?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有一个名叫性空的和尚游到此,喜欢这里山色灵秀,准备在此建寺。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一天晚上,他在梦中,梦到一位神人对他说:“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醒来,果然看见两只老虎跑(刨)地作穴,穴中涌出清泉,所以叫“虎跑泉”。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当时杭州是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宣和五年(1123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

  该塔高59.89米,建造风格非常独特,塔内部砖石结构分7层,外部木结构为8面13层。清乾隆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现在六和塔旁新建了一座“中华古塔博览苑”,其中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墓】

  岳飞墓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保存到现在。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

  整个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岳飞墓。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是岳飞的手迹。1961年,岳飞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故传说

【明珠与西湖】

  据说远古时期,天河东边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树林中住着一只金凤,它们有一次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于是一起琢磨璞玉。磨了很多年后,璞玉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的光芒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贪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得到这颗宝珠,派下天兵把明珠偷走。明珠被偷走后,玉龙和金凤赶往天宫向王母索取,王母誓死护珠,争夺中,明珠由天宫滚落到人间。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晶莹碧绿的一汪湖水——西湖。

  

知识百科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杭州良渚而命名,根据出土的文物证明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已成为证实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良渚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0.绍兴

  

名城概览

  绍兴,简称越,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萧甬铁路线上,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来到绍兴,治平了水土,而大禹去世后就被葬在绍兴。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会稽(今绍兴)。汉代时,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名为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沿袭至今。

  绍兴是一座地方色彩浓郁的水城,整个城市水网密布、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而且,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文学家,如王羲之、陆游、鲁迅、蔡元培、秋瑾、竺可桢、***等,***曾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绍兴为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寻幽探秘:

  1.绍兴的地名由何而来?绍兴又是什么意思?

  南宋时,赵构皇帝被金人所逼,到处奔窜于江浙一带。1131年,他逃至绍兴(当时称越州),顿时觉得心情很好,认为江山会被收复,所以取“绍祚中兴”(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改年号为绍兴元年,而越州也改为绍兴府。

  

奇境珍藏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故居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是一幢中式两层楼房。新台门坐北朝南,共6进,有80多间房子,加上后园(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是典型的深宅大院,是周家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

  当年,鲁迅的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1918年,周氏房族衰落,经族人共同商量,把这座屋宇连同百草园一起卖给了邻居朱家。卖出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一家的房屋基本被保存了下来。解放以后,当地政府拨款整修,现在已经基本恢复旧观,原来的家具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

⊙寻幽探秘:

2.鲁迅故居里的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鲁迅把儿时快乐的情景记录在哪篇散文里?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著名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开头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3. 在绍兴经常会听到“新台门”、“老台门”之说,那么,什么是“台门”?

  在绍兴,凡是比较像样的房屋都称作“台门”。

【绍兴兰亭】

  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千米。据说,春秋时越王勾践在这里种了兰花,东汉时建有一座亭子,因而得名“兰亭”。353年,一代书圣王羲之在此写成绝世佳作《兰亭序》,兰亭因此更加有名。此后的1600多年,兰亭一直被后人崇为“书法圣地”。

  现在的兰亭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它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名胜古迹,而且吸引大批书法爱好者前来游览。

  

【大禹陵】

大禹陵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据文献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大禹受命治水,他不辞辛劳,历尽艰辛,终于治平洪水。于是,大家都聚会在会稽(绍兴),计功封赏。而大禹死后就葬于会稽山,禹的儿子启即位后,每年派人来祭祀大禹,还在山上建了宗庙。而大禹的第五世孙少康即位后,派很多平民到会稽守大禹的陵墓,并建祠定居。现在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就是禹的后代。 如今的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已成为人们祭祀和瞻仰大禹的圣地,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柯岩鉴湖】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8千米,是集古越文化,水乡风情、古石遗迹、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有著名“柯岩八景”,其中,鉴湖的美丽风光曾让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并留下名诗佳句。唐代诗仙李白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南宋诗人陆游的“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都是在描述鉴湖。

  而鉴湖不仅仅是以美丽的风景而闻名,最重要的是鉴湖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钙和微量元素锂,是酿造“绍兴黄酒”的极佳水源,由鉴湖酿造出来的绍兴黄酒醇香扑鼻,驰名中外。

典故传说

【陆游与唐婉】

  沈园里有座著名的《钗头凤》碑,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时娶表妹唐婉为妻,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逼迫陆游休妻。因为他们结婚两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且,两人整天在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

  而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绍兴二十五(1155年)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陆游与唐婉在沈园不期而遇,当时,陆游和唐婉都各自另有婚配。唐婉遇见陆游就潸然泪下,还为陆游呈上一杯黄滕酒。而陆游回忆起往事也感慨万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不久,唐婉便因过分压抑而离世。陆游在晚年时,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

知识百科

【绍兴老酒】

  绍兴酒历史悠久,据《左氏春秋》中记载,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曾用酒作为鼓励生育的奖品。而《吕氏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在出师伐吴之前,父老相亲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历史上称之为“箪醑劳师”。

  在唐代,绍兴酒以其独特的地方魅力,吸引着无数地名人志士。 m9A,t H/明清时期,绍兴酒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上乘,成为中国黄酒之冠。民国时期,大酿坊在减少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酒的质量。

  1915年,绍兴酒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时,“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获得金奖;1929年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上,绍兴“沈永和墨记”酿坊的“善酿酒”荣获金奖; .e 'V lGm6 1988年,绍兴“古越龙山”牌加饭酒、花雕酒进入国宴,并当作一种国粹用来赠送外国友人,借此绍兴黄酒以其独有的品质享誉世界。 g)SlLb7i? hA8 SQ, i tGTl+U"[E

  

11.南昌

名城概览

  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会,也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赣江穿城而过,城内外湖泊众多,世人赞其为“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因其自然环境静优美,山水环绕,风光秀丽,素有“江南水乡”之称。

  南昌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汉时期南昌便为江南重镇,隋唐时为手工业中心城市,明清时期为南方重要中心城市,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的爆发,使南昌一举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因此南昌又以“英雄城”而彪炳史册。

  1986年,国务院将其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南昌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的“曾用名”多达7个,这些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豫章。据说是因为“豫章江”(今赣江)穿城而过故得此名,又一说是古时南昌地区种满了豫章树,而得名。第二,宜善。西汉末年,王莽称帝时将南昌县改为宜善县。第三,灌城。汉朝开国功臣灌婴将军进驻南昌,并建筑土城,因此南昌又名为“灌城”。第四,洪州。隋朝时,南昌以当地著名景点“洪崖”而得名。第五,钟陵。唐宝应元年(762年),肃宗李亨去世,太子李豫即位号唐代宗,为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改名为钟陵县。第六,隆兴。宋朝宋孝宗1164年废洪州,升为隆兴府,因此得名。第七,南昌。历史上以南昌为名先后共有六次,最后一次是在1926年,北伐军攻占南昌并正式定名为南昌市。

  

奇境珍藏

【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市中心,占地8万平方米,被称为南昌的窗口,因为这里四面都是通往城市的直通大道。高高耸立在广场中心的就是被誉为英雄城之城徽的纪念塔,纪念塔塔身高达44.5米,基座有27个台阶,意为1927年。其顶部有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和一只汉阳造步枪,正面镌刻有叶剑英元帅亲题的九个鎏金大字——“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立面有三幅大型花岗石的浮雕,分别为“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生仰慕之情。

  塔前是长120米、宽14米的金水河,河下是百米长的音乐喷泉。广场西侧便是著名的“八一大道”,这条街被称作“南昌的长安街”。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西北部,赣江的东岸,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滕王阁为宋式建筑,宋代的建筑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但“青出蓝而胜于蓝”,楼阁建筑不但窈窕多姿,而且色彩绚烂而华丽,艺术造型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步入阁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作品。拾级而上,阁内每层皆有不同主题的书画珍品,而且都与阁有关,不但品位高雅而且独具匠心。登阁远望,春花秋色尽收眼底,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唐四杰”之首的才子王勃,曾在此作《滕王阁序》,“文以阁名,阁以文传”,滕王阁因此而誉满天下,历沧桑而盛誉不衰。

  

【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的南郊。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明朝灭亡后朱耷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青云谱原是座古老的道观,八大山人欣赏这里的清幽美景,于是便留下来在原有的道观基础上进行了重建。从此,他便成了青云谱的开山祖师。

  八大山人是中国写意画大师,擅长水墨花鸟画。他的作品超尘脱俗、混然天成,以笔简意赅且出神入化而称美于世。为了纪念他,后人便把青云谱设为八大山人纪念馆,纪念馆内收藏了八大山人的生平史料及书画作品,其作品对于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青云谱是为数不多的历经数朝尚且保存完好的古园林之一。园内古树郁郁葱葱,青砖白瓦的建筑极具江南特色,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步入景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绳金塔】

  绳金塔坐落于南昌市西湖区,始建于唐朝天祐年间(904—907年)。绳金塔高50.86米,为典型的江南砖木结构楼阁。塔顶为铜制的镇火鼎,塔身为七层八面,内正外八形,飘逸的飞檐,飞檐翘角处挂有铜铃,铜铃是按照古代编钟的工艺而铸造的,每层一个音阶,每当微风吹过,铃声悦耳动听。在《绳金塔铭》中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在南昌人心中绳金塔是当地的镇城之宝。

  

典故传说

【乐祖的传说】

  相传,黄帝命他的乐臣伶伦去创制音律。伶伦来到了南昌梅岭的洪崖山脚下,走累了便靠着一根竹子休息。正在这时,耳边传来一阵悦耳动听的声音,伶伦寻着乐声一路找去,只见一位老翁正在吹一支两头空空的小竹竿,他向老翁讨来竹竿也放在唇边试着吹了一下,竹竿发出了十分美妙的声音,这不正是自己苦寻的乐声吗?

  经过练习与摸索,伶伦通过改变竹管的长度创制了能够稳定音准的音律。

  现在,南昌的洪崖丹井旁便矗立着一座后人塑造的乐祖塑像——伶伦手托排箫仰望苍天,似乎正向上天祈求灵感。

  

知识百科

【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国民党汪精卫和蒋介石从4月起在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也决定“清党”。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守敌3000人,胜利占领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下了基础。

12.景德镇

名城概览

  景德镇市是世界闻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

  景德镇以其珍贵的陶瓷古迹、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优雅的瓷乐演奏、秀丽的田园风光,构成了景德镇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城内有充分展现陶瓷文化的陶瓷文化博览区、展示古代官宦文化的江南第一衙——浮梁古县衙景区、以及集陶瓷、生态、红色、古镇于一身的高岭(瑶里)风景区等旅游名胜。

  1982年,景德镇以其悠久的瓷文化而被国务院首批列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寻幽探秘:

  1.“景德镇”为什么而得名?

  在《景德镇陶系》中记载: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多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等。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这里的陶瓷工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于是,皇帝赵恒派人去景德镇制造一些皇家御用瓷器。制作好的瓷器由于光致貌美,底书“景德年制”四字,于是都称景德镇瓷器。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沿用至今,已有近1000多年的历史了。

  2.景德镇的瓷器世界闻名,除了其做工精良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china”是“瓷器”的意思,而“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以此来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奇境珍藏

【陶瓷民俗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枫树山盘龙岗上,距市中心3千米,该馆保存有完好的明、清瓷业建筑和世俗民居建筑。

  博物馆由“明闾”、“清园”两部份建筑群组成。“清园”内有大夫第、柴行、书房、祠堂等雕刻精美的清代建筑;“明闾”则由一系列明代的祠堂、住宅、商店、闾门等构成,最为典型的是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的梁架硕大、气势宏伟的祠堂。

  这里陈列着大批精美瓷器和珍贵名画,清园附近还有反映陶瓷生产工艺的古窑作坊群,在仿古瓷作坊中有手工操作表演,游客可以一瞻传统手工制瓷工艺。

  

【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风景区,位于瓷都景德镇的东北部,距离景德镇市区8千米。该景区以五品古县衙和千年红塔为核心,浓缩了千年古县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茶瓷文化。

  浮梁古县衙,位于浮梁县旧城内,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清代五品的县级衙署,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整座建筑布局显示出封建衙门特有的那种官府威严气派,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仗、官轿、夹棍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的楹联牌匾。现有仿照古代知县审案表演节目。

  红塔建在浮梁县旧城内西面,有“江西第一塔”之称,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浮梁历史的见证者,同时向世人展示着佛教文化独有的魅力。

  

【乐平古戏台】

  景德镇乐平市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这里共有412余座古戏台,散布于全市各乡村,建筑时间从明清至当代,跨越500余年。其中位于乐平镇桥镇浒崦村的浒崦古戏台堪称一绝。

  乐平古戏台大致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种,其建筑造型受佛教建筑的影响很大。而古戏台在乐平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游客至此可以一睹中国戏曲文化之风采。

  

【高岭山】

  高岭山位于东乡高岭村,距市区49千米,是陶瓷原材料的产地,而“高岭”已成为陶瓷原材料的代名词。

  在元代,高岭土加瓷石这样混合配方的制瓷工艺产生,为此后景德镇制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高岭山已不再出产高岭土,但是,高岭山至今遗存的明万历、清雍正所置的石刻,记述了当年开采高岭土的繁荣盛况。而且明、清矿坑遗址和尾砂堆的遗存也可以证明其在陶瓷史中的地位。此外,高岭山的自然风光在景德镇也堪称一绝。

  

【龙珠阁】

  龙珠阁坐落在景德镇市中心珠山之巅,是景德镇的标志性建筑。明、清王朝曾在此设立御窑厂,该阁遂成为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所以这里留下了明清两代大量珍贵文物。龙珠阁内分为与原官窑相关的资料展示和经由古陶瓷研究所复原的官窑瓷展示两部分,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的最佳地。

  

【陶瓷馆】

  景德镇陶瓷馆,位于景德镇市区莲社路,是中国第一家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区。

  该馆建于建国初期,后规模不断扩大,展出内容分为“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其中“历史之部”以朝代为序,展出古瓷1000余件;其余按类别陈列,展出建国以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余件。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

典故传说

【高岭土传说】

  高岭山下的村庄里,住着一对高氏夫妇,靠租种别人的田地养家糊口。尽管自己生活已经很辛苦,但他们心地善良,常常省下粮食救济别人。

  一年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一个衣衫破旧的白发老人被冻僵,倒卧在高家屋檐下。高氏夫妇发现后,将其扶进屋,为他暖身,并用所剩不多的米熬粥给他喝,使老人恢复神智。而老人为答谢高氏夫妇的救命之恩,赠送给夫妇两人一粒洁白晶莹的小玉珠,并说道:“你们将此珠种在村后高山上的一棵大槐树下,21天后,那里面会有挖不尽的白玉土。这种土是制瓷的上等料,你们可以将它运到景德镇去卖。”

  高氏夫妇按照老人说的做了。21天后,他们来到高岭山,挥着锄头深挖一丈多深,只见又白又嫩的玉土越来越多,高氏夫妇为使乡亲们能分享到这一喜悦,便跑进村将这个喜讯告诉了众乡亲。随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跟高老汉采挖玉土,运到景德镇,果然卖了好价钱。从此,高岭土便声名远扬,身价百倍。

  

知识百科

【景德镇陶瓷文化】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其瓷器制作工艺最早可追溯到1700 多年前,可谓始于汉,名于宋,兴于元,成于明,盛于清。

  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景德镇瓷器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为古代的景德镇打开了国际贸易之路。所以,景德镇陶瓷贸易堪称“海上丝绸之路”。

13.福州

名城概览

  福州别称榕城,是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福州环山襟水,风景秀丽,山城相依、山水环抱是其城市特色。1986年12月8日,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历史悠久,唐玄宗(685—762)时,这里设立了福州都督府,从那时候起,这片土地被正式命名为“福州”。

  这里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就有6座,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4月到11月。除了风景优美,福州还有大量的特产令人称奇,而且,这里也是林则徐、严复、冰心等许多名人的故乡。

  可见,福州是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城市,是个值得一看的好去处。

  

⊙寻幽探秘:

  1.福州素有“榕城”的美誉,它的这个名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福州人种植榕树,从古时候起就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风气。特别是到北宋时期,英宗治平二年(1065),张伯玉(1003—约1070)被任命为福州太守。福州因为地处南方,每到入夏时节,都会酷热难当,当时中暑生病的人很多。张伯玉到任后,经过几番调查,于是下令登记过户口的人家都要种植榕树,以对抗酷热与干旱。等到了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福州已经是“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无论是当地的百姓还是过路的行人,都纷纷称赞张伯玉太守这一功德。

  据说,福州市区到现在已经有16万株榕树,而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更是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这棵榕树是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种下的。

  正是因为福州有着如此之多的榕树,才被冠以“榕城”的雅称。

  

奇境珍藏

【五一广场】

  五一广场,位于福州市最中心的于山南麓,占地7万平方米,是福州人民心目中神圣的英雄的广场。因其在“五一”路西侧,所以称“五一广场”。

  唐宋五代的时候,就曾有人在此修建城池,城池挨着于山,于山脚下的城门称为“南门”。 现在在于山南麓还遗留着一段明代的古城墙,以作为历史的见证。南门的城外一片空阔地便是现在的五一广场。早在“五四”运动期间,福州爱国学生就常在被当作体育场的广场上集会,宣传爱国思想,甚至还曾在南门外竖立过“请用国货”的牌子。1968年11月,广场被重新整修成可供10万人集会的场所。

【西禅寺】

  西禅寺坐落在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尽管这座寺的大殿坐北朝南,但寺的头门(建筑物的正门)却坐西朝东。整个寺庙占地100多亩,规模宏伟,居福州五大丛林之首。

  这座寺庙修建于唐代,因为过去的福州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这座寺又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寺中有一座报恩塔,是国内最高的石塔。西禅寺还因为每年被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而成为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

【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西湖与左海公园之间。它的前身是1933年设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

  福建博物院集文物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研究为一体,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馆区。整体建筑除了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色外,同时还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

  福建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展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福建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鼓山】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千米,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尽管山不很高,但是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景色引人入胜。

  在鼓山大顶峰西南侧的山间盆地中,有保存了1000多年的涌泉寺。这座寺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的奇妙景观,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除了这座寺庙,鼓山还有喝水岩、白云洞、鼓岭、磨溪以及瀑布等景观。

  文物价值很高的摩崖题刻也是鼓山的一大特点,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有300余处。这里的石刻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

⊙寻幽探秘:

  2.摩崖题刻究竟是什么?

  摩崖题刻,也叫摩崖石刻。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古代先人们对于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摩崖石刻是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它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典故传说

【鼓山喝水岩的传说】

  相传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鼓山诵经。然而时间久了,他嫌诵经所在的洞下的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从此,这里的涧水便改了水道,转而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的石壁涌出,而原来的那条溪涧也就干涸了。

  宋代诗人徐锡之曾经给喝水岩题过一首诗:“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侍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很显然他认为这里重峦叠嶂,是不可以没有水的。想想当年要是他在,恐怕就会去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了吧!

  

知识百科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近代民族英雄,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并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希望军民全力抵抗西方的侵略,他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精神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尊敬和爱戴。

  而林则徐最让世人惊叹的功绩,就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1188吨。并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广东省东莞市的三大镇之一,位处虎门大桥东端)海滩上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14.泉州

名城概览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于泉州。人称“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泉州自古代流传下来的种种遗迹都具有高度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同时,泉州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的祖籍地。

  泉州又被称为鲤城、刺桐城、温陵。泉州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这正是它被称为“温陵”的原因。

  泉州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互辉映,使得泉州成为不得不去的好地方。1982年2月8日,泉州被国务院批准进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寻幽探秘:

  1.同福州被誉为“榕城”一样,泉州也有一个用树来命名的雅称——刺桐城,那么它的这个名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刺桐,本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然而自唐宋以来,福建的不少地方就引种了它,但是种得最多的还是泉州。

  五代(907—979)时节度使刘从效扩张城池,在城池的周边和城内的小巷道路中全部要种上刺桐,因此被种满了刺桐的泉州从此有了个别称——“刺桐城”。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在他的游记中,就曾经这样描述:“宏伟秀丽的zai tun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这位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就是以刺桐的音译来称呼泉州的。

  

奇境珍藏

【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这条街又叫“土门街”,因为过去曾经传言,建造东西塔(泉州的标志)需要许多土石,涂门街就被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

  在这条长仅千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的遗迹。所以,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这是一条拥有浓厚文化积淀、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具有闽南特色的千年古街。

【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同时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从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当时洛阳江水势湍急,桥基层总是被摧毁。造桥工匠们便利用筏形基础奠定了桥基,接着又应用浮力的原理,通过船来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后来工匠们又别出心裁地利用“种蛎固基法”使得桥基稳固,才最终将这座石桥建造完成。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

  

⊙寻幽探秘:

  2.洛阳桥的建造应用了“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法”,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的方法呢?

  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放置大量的石块,使之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再在上面建造船形的桥墩。

  而“种蛎固基法”则是在桥下养殖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石和桥墩石通过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固基方法,同时也是世界上笫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清源山】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位于泉州城市区3千米之外。历史上这座山因泉眼诸多又叫“泉山”,山下的城市因山得名而叫“泉州”;而此山山高入云,因此又叫“齐云山”;因为它位于市区的北郊,故又称“北山”;这里的山峰鼎峙,所以还被称为“三台山”,它是泉州的城北屏障。清源山的景观多为自然形成,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的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在清源山右侧山麓有一处老君岩,是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这尊坐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堪称为我国石像雕刻艺术瑰宝。

  

【姑嫂塔】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位于泉州石狮的东南宝盖山上。姑嫂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导航标志,而这里的“关锁烟霞”又成为泉州的一大胜景。在塔的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丈夫的姊妹为姑,兄长的妻子为嫂)。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因此才在位于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姑嫂塔,以作为航标灯塔。姑嫂塔不仅是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更是闽南侨乡的标志。

  

【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坐落在泉州鲤城区西街,它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名扬海内外。

  在寺内有“桑蓬古迹”,是一棵据说曾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而寺内的石塔——东西塔,又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它以雄伟的塔身、奇妙的形制、神工的建筑和精美的雕镂而颇富盛名。东西塔已经成为泉州的象征,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

  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礼朝膜拜,同时也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典故传说

【姑嫂塔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对兄妹,父母过世后两人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了妻子,一家三口尽管日子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有一年,天逢大旱,百姓只得纷纷逃往南洋谋生,哥哥也不例外。可是哥哥这一走,却从此音信全无。嫂子和妹妹两人牵肠挂肚,思念不断,甚至在宝盖山上用石头叠起站台日夜眺望。最后不得已,她们用自己的头发编成绳子,将写好的家信绑在风筝上,希望能寄到哥哥的身边,最终这封家信几经辗转到了哥哥手上。原来他虽然到了南洋,却也依然落魄,没脸回家。可是一见这家信,哥哥立刻决定回故乡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两个人依旧站在站台上眺望,终于看到了归来的船上的船帆。可是,就在这一刹那,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船瞬间翻覆。两人眼睁睁看着即将相会的亲人葬身大海,她们悲痛万分,相互拥抱着跳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她们用石头叠站台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起名为“姑嫂塔”。

  

知识百科

【惠安女】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而闻名海内外。

  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她们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的几个小镇。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到此地。由于在海边生活,为了防风,所以用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捂住双颊下颌,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一般都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皮;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黑裤子,腰带扎在肚脐下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外界文化的影响使惠安女的着装已悄悄发生了变化。年轻的惠安女在着装上只保留了金斗笠和五彩缤纷的头巾。即便如此,她们的服饰仍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1. 第1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