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诚实——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
A+ A-

     诚实的人最聪明,诚实比一切智慧都重要,因为它是一切智慧的基本条件。

                             ——(德国)康德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联)高尔基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美国)艾琳·卡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和谎话连篇的人交往,诚实不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安全的保障。每一个孩子天生都不会说谎,他们具备了实事求是的品性。但是,孩子为什么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就学会了说谎?每个成年人都会承认:除了善意的谎言,自己或多或少地说过谎话。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人性中原本诚实的本质逐渐丧失了?

  作为父母,都知道诚实是优良的品德,也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要诚实。但是,父母自己是不是依然心口不一,或者总是用假象、谎言掩饰着什么?父母是不是希望孩子只对自己诚实,对别人可以说谎?还是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诚实,长大了可以说谎?如果是这样,孩子就很难从诚实的品质中获得益处,只会不断地感受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所带来的不幸。

  一位读初三的女生,学习成绩一般,在中考前夕,她却报考了一所的重点高中。班主任和同学都觉得很奇怪,明知道考不上却要报考,关系好的几个同学问她为什么要报,她只是说:“我爸让我报的。”

  考试之后,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成绩超出平时成绩100多分,顺利地考上了那所高中。同学们更加奇怪,回顾她考前种种行为迹象,总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有的同学怀疑她提前有中考试题。于是,在她的一位挚友的逼问下,她终于坦言,她父亲通过某种渠道,确实弄到了考试题,所以,才考这么高分数。但她请求朋友帮她保守秘密。朋友觉得很失望,尽管答应她绝不泄露出去,但是从此远离了她。

  这个女孩虽然如愿地进入了重点高中,但是,高中之旅却因为她的假成绩而不再一帆风顺。她的朋友并没有泄露她考试的真实情况,除了以前同学的猜疑之外,她毫无妨碍地进行着她的学业。但是因为成绩考的过高,她博得了高中老师的赞许,一入学就让她担任班干部。女孩也在这种假象中,渐渐以为自己真的很不错。

  但是,不到一年,班主任老师又换下她的职务。因为她入学后的学习状况和成绩实在与她的入学成绩不相符,她的自身情况确实很难胜任这个班干部头衔。于是,她也灰溜溜地走入了自己真实的世界……  她并没有像他父亲想得那样——进了这所高中,上大学就没问题了。她依然是她自己,也并没有因此而刻苦努力,反而由于高一阶段的班干部事件导致她心理落差一时无法平复,加上自己真实的水平在这所学校很难增加自信和学习的动力,最终的高考成绩不尽人意。

  女孩的父亲到底是帮了女儿还是害了女儿?他可以在女儿中考时,用不诚实的手段使孩子上学,但他能在女儿每一次考核时,都去帮她作弊吗?欺骗始终是一时的,而真实迟早是要浮出水面,当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后,曾经的谎言到底是一时的荣耀还是永久的耻辱?

  这位父亲看似帮助女儿获得了重点高中上学的机会,但是,他却让女儿失去了更多。失去了昔日好友,失去了真实的自己。从此,女孩的人生道路中,当她想得到什么时,很可能会去用不诚实的手段。于是,暂时而有限的得到,又换来永久而无限的失去……反反复复,这样的人生能幸福吗?这位父亲到底做了什么?

  所以,作为父母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始终是教育孩子的总纲领,同是,注意对孩子品性的培养,孩子一定能获得如愿的人生。

培养建议一:父母先体会诚实的好处

  所有的父母都会告诫自己的孩子不撒谎、不作弊,但父母自己是否感受和品尝过“诚实”给人际带来的便利,给人生带来的踏实?父母如果有真实的体会,才会相信“诚实”能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绝对的好处。此时,父母就不可能去用一些不诚实手段引导孩子,更不会帮助孩子撒谎。

  一位真正重视孩子诚实品质的父母,绝不会对孩子撒谎,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撒谎。当然,不是说背着孩子就可以撒谎,“撒谎”是一种思维习惯,当谎言要出来的时候,是很难顾及谁在身边的。同样,“诚实”也是一种习惯,无论谁在身边,都一样的坦诚。

  所以,请父母把“坦诚”注入自己的生命中,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只有诚实,因为父母从一开始就没有教会他如何撒谎。

培养建议二:不要去“逼”孩子撒谎

任何一种能力都世要通过学习和练习的,包括说谎。而父母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这种机会和环境?如果父母面对孩子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过错,都是过激地批评他;或者当孩子没有令父母满意的时候,就大加责备,这样都会导致孩子精神紧张。

于是,孩子会为了躲避父母的惩罚,而不得不开始用谎话来应付父母,此时,是父母提供给孩子说谎的机会。当孩子从一开始不敢说谎,到后来通过说谎真的可以避免父母的唠叨和指责时,孩子就进入了练习说谎的阶段。是谁让孩子谎话连篇的?

一位母亲平时对女儿管教很严,女儿稍一犯错就要赶快纠正、批评。女儿平时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她和丈夫为了让孩子改这个毛病,曾惩罚孩女儿在房间里站了两个小时。

有一次,她给女儿买一个价值上千元的电子词典,并一再嘱咐孩子不要弄丢,孩子也保证会小心认真保管。一个月后,母亲发现孩子最近没有用过词典,就问怎么回事。孩子说是借给同学了,母亲要求孩子赶快要回来,但是几天过去了,她也没拿回来。在母亲的再次追问下,女孩说要回来了,但又转手借给另一个同学了。

此时,母亲开始有点怀疑,于是让女儿两天后必须拿回来。结果,两天后,女儿对母亲说要回来了,但是放在教室里了。母亲不相信,说要第二天亲自跟着她到教室看看。直到第二天早晨,这位母亲真要跟孩子去学校时,孩子哭了,才说电子词典丢了,并承认这些天一直都在说谎。

这位母亲说:“以前孩子说谎还有些不自在,现在那么多天编谎话骗家长,居然说得像真的,没事人似的。”其实,当孩子丢了心爱的东西时,心里会很难过,如果还要想着如何瞒过父母,可想心里的压力就更大了。可能一段时间里,孩子的神经都会高度紧张,生怕父母问到此事。而孩子之所以选择拖延和撒谎,是因为她凭经验判断,如果告诉父母真相,绝对是免不了一次暴风骤雨,所以,能平静几天就算几天吧!

当孩子认为父母不但不能为自己的内心排忧解难,反而会为自己增加难受的话,就很可能会用说谎来逃避这一切。所以,父母要想保留孩子诚实的本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就应尽量以理解为本,即使是批评也不能过于激动和情绪化。作为父母,请不要做出逼孩子说谎的行为。

培养建议三:理智地面对孩子的谎言

当孩子说谎的时候,父母不要一下子暴跳如雷,父母的反应只会促使孩子下一次进一步隐瞒真相,导致用谎言遮盖谎言。父母首先要了解事实的真相,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孩子很有可能是善意的隐瞒,但是大多是说谎都是害怕受惩罚。父母要理解孩子小小的心里感受,理解之后,父母就会采用理智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当然,有时候,父母最好的教育也许是等待,而不是及时的指正。

  列宁8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去姑妈家做客。活泼好动的列宁,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但并没有人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所有孩子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他,因为他害怕受惩罚。此时,母亲已经猜到是列宁打碎的,但并没有当场指出真相。

   于是,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母亲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她在等待列宁自己发现错误并勇敢承认。终于有一天,列宁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在母亲面前失声大哭起来,说:“我骗了姑妈,花瓶是我打碎的!”此时,母亲很欣慰并鼓励小列宁主动给姑妈写信承认错误。最终,姑妈原谅了列宁,还夸他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列宁的母亲在明明知道列宁隐瞒事实的情况下,都没有直接不留情面地指出来。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自己体会说谎之后的难受,只有父母给予极大的宽容和理解,孩子总会自己找回诚实的路。

培养建议四:不把孩子表达想象视为撒谎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孩子创造能力的源泉。当孩子想象力很丰富时,可能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可能会对周围的事物有一些新奇的评价,父母要进行理智地分析,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达尔文小的时候,经常会有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的看法。比如,他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他的这种奇思妙想,久而久之,被同学认为他很爱“说谎”。当这个问题反映到了达尔文的父亲那里时,父亲却不认为达尔文是在撒谎,而是在想象。

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走到姐姐面前,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一看,发现只是一枚普通的十八18世纪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

姐姐顿时认为达尔文是在“说谎”,并怒气冲冲地把事情告诉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教训一下,让他改掉“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以后,却把女儿叫过来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象力用到事业上去呢!”

正是达尔文父亲对儿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保护,才使世界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所以,当孩子因为想象而说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语时,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在说谎,父母的理智很有可能帮助孩子走上成材之路。

培养建议五:不要无端地猜疑孩子

孩子的诚实本性是否能被保留,完全是看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还是被怀疑的环境。父母如果总是无故地怀疑孩子,无疑是把孩子一步步推向谎言的怀抱。

  一位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像防小偷一样防着孩子。这位母亲总是认为: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她不仅把家里的钱放得很隐蔽,不让孩子知道,而且孩子每次买完东西后,她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是那么多钱吗?你可要说实话。”即使是她允许孩子从她包里拿钱,她都要说:“来,妈妈看你多拿钱没有,不许偷偷多拿啊!”

  在这位母亲的不信任下,孩子上初中后就开始从家里偷钱。被发现后,父母除了把孩子暴打一顿之外,只能感叹自己怎么生了这样的儿子。

  其实,是父母在每一次孩子接触钱的时候,都对孩子有诸如“你可要说实话”或“不许偷偷多拿”等负面的暗示,恰恰是这种暗示“引导”孩子走上了偷钱的路。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无端地对孩子猜疑,给孩子最大的信任就是在保存孩子的诚实品质。

培养建议六:及时鼓励孩子的诚实言行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任何不诚实的言行举止时,父母都不要凭空怀疑孩子,不要过分指责孩子,不要揭孩子以前的伤疤,而应该努力引导孩子还原事情的真实性,这些都是父母在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即使是孩子犯了错,只要孩子把事实真相讲给父母,父母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诚实,赞赏孩子勇敢坦诚的美德,再根据孩子的具体错误给与正确的引导,启到警示的作用就好。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诚实很重视、很鼓励时,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扉,诚实地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际遇。

【教子箴言】

“诚实”是每一个孩子天生都具备的品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以自己的坦诚来保留孩子的无邪。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尽量为孩子打开一扇心门,让孩子的诚实自然而然的流露、自然而然的贮存。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去破坏和摧毁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诚实品质。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孝敬——教育的根本从这里开始 第2章 诚实——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 第3章 守信——孩子人生幸福的奠基石 第4章 谦虚——使孩子的一生顺顺利利 第5章 宽容——心胸宽广造就伟岸孩子 第6章 乐观——让孩子的人生常常晴空万里 第7章 爱心——给孩子一个温暖的世界 第8章 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第9章 自信——帮助孩子更快走向成功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着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第10章 知耻——孩子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第11章 勤奋——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第12章 章俭——使孩子的财富细水长流 第13章 礼貌——孩子与人相处的推荐信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第14章 坚强——让孩子的生命之花持久绽放 第15章 勇敢——帮助孩子实现理想人生 第16章 善良——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第17章 正直——使孩子的人生不迷失方向 第18章 忍耐——孩子勇攀人生高峰的基石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第19章 真诚——孩子破除一切人生障碍的法宝 第20章 热忱——孩子的生活因此而温暖 第21章 有责任心——孩子会获得真正自由的人生 第22章 双赢合作——让孩子的能力更强大 第23章 事先计划——增加孩子做事的成功率 第24章 注重细章——孩子做事成败的关键 第25章 敢于梦想——孩子实现人生梦想的基础 第26章 热爱劳动——孩子人生幸福的源泉 第27章 与人沟通——使孩子在交往中游刃有余 第28章 学会道歉——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尊严 第29章 勇于坚持——给成功做事增加成功砝码 第30章 脚踏实地——稳步做事的有效保证 第31章 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做事易成功 第32章 果断行动——把握机遇的必备素质 第33章 控制情绪——让孩子有宁静致远的人生 第34章 正视失败——孩子做事进步的助推器 第35章 与人分享——孩子成功做事的重要前提 第36章 不怕吃苦——早日让孩子迈向成功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