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红色之旅
A+ A-

向伟人致敬——***纪念馆

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红色革命第一山——井冈山

勿忘国耻国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

军事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38.向伟人致敬——***纪念馆

【必去理由】

  韶山***同志纪念馆是反映***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是一座集珍贵的革命文物、丰富的历史资料、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于一体的纪念馆。

  在这里可以看到***从少年和青年学生时代起到1976年***逝世为止的生活与斗争业绩,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生平业绩的纪念性博物馆。

先睹为快

  韶山***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区韶山冲,于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反映***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

  它是一座水泥砖木混合结构、苏州园林式的建筑,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物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

  该馆共有基本陈列室8个,反映了***从少年和青年学生时代起,直到1976年***逝世为止的生活与斗争业绩。另辟有《***同志的革命家庭》、《韶山风物耐人思》和《国际友人在韶山》3个专题陈列室,共收藏有关***生平和韶山人民革命斗争的文物、资料、照片1万多件,一级品400多件。

  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广场,大门顶上缕刻着***手书金色大字——韶山***同志纪念馆。一进门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厅前有一尊高2.67米、重达3吨多的***塑像立于红帐之前。塑像上的***身着风衣,左手捏军帽,右手前挥。

  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走廊,走近序厅,厅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即韶山、***故居、上海一大会址、黄洋界、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天安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序厅中央,是一座韶山山水模型,将韶山210平方千米浓缩于此中。出序厅,沿回廊来到会客室,会客厅靠墙竖立着一尊巨型***铜像。再往东通往楼上,三个院落呈品字形排列。在中庭的对角,各有2个小院,南院是一处台地,与下栋参差错落,是***遗物的展览厅和复制中南海故居模型。

  北院的过厅上,静卧着一辆灰色吉姆车,标识牌上写着:***1959年6月回韶山的座车。再往东,就能看见一个长十余米,宽约七八米的院子,与***文物仓库和***图书馆相通,院内有两个展厅:韶山风物耐人思和国际友人在韶山。其中陈列了中外著名人士访问韶山的照片、题词和赠送的礼品原物。

  建馆以来,***纪念馆接待了国内外观众4000多万人。为了进一步发挥韶山***同志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2002年2月24日,湖南省委在韶山现场办公,拨款2000万元对***同志纪念馆陈列内容和形式以及内外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2002年12月开始闭馆施工,2003年10月1日,改造后的纪念馆开始试展。

景点导览

●韶山***故居

  韶山***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坐落在苍松翠竹的韶山冲中,距长沙市104千米,是一座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故居占地566.39平方米,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房屋18间。

  1893年12月26日,***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外出求学。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并遭到破坏,于1950年按原貌修复。故居已经维修几次,现在的门额“***同志故居”匾系***同志于1983年6月27日所题。

  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父子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皆是***及其亲人用过的,皆是原物。

  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在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少年时期用过的肩担、水桶、锄头等。

  由故居正门进入,可见南墙设神龛。由厨房向东过横屋便到***父母的卧室。***的卧室与其父母卧室相邻,有床,床边挂桐油灯,陈设非常朴素。***在少年时期,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卧室顶楼上有开口,顺楼梯可攀上。故居前面是一口亩地左右的池塘,名叫南岸塘,塘内有荷花。

  1925年6月,就在这楼上,***召开了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第一个中共支部。由***卧室向里,是一个长约7米多的天井,天井西南角是毛泽覃的卧室,毛泽民的卧室则在整栋建筑的最后,开窗可见绿荫苍翠的山林。***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叫做南岸,距***故居仅100米左右,私塾的面积为370平方米,有10多间房屋。

●***纪念园

  ***纪念园位于韶山冲。它重塑了***一生主要革命纪念地的景点景物,记载了***半个世纪的光辉战斗历程。

  少年***曾立下誓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此***走出了韶山。他的一生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沿着***的足迹,纪念园建造了如下景点:湖南第一师范井亭、中共一大会址之一的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长沙清水塘、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居、井冈山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纪念碑、沙洲坝水井、遵义会址、泸定桥、延安宝塔、枣园窑洞***旧居、西柏坡旧居等。

  这些景点,除黄洋界纪念碑、泸定桥、延安宝塔按1:2复制外,其他景点按原貌1:1复制,韶山***纪念堂是该园的主体建筑。

  韶山***纪念园是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园。园内道路纵横交错,路面平整舒适,建有地下通道,曲径通幽。园内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绿化别具匠心,各种奇花异草达128种,四季如春。加上山势起伏,峡谷幽深,峰峦对峙,水秀山青,令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铜像广场

  一代伟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主席的铜像矗立在韶山冲广场。这里背衬韶峰,是韶山冲的中心,距主席故居,毛氏宗祠、***纪念馆都很近。

  ***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

  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铜像重3.7吨。基座上,***总书记专门题写的“***同志”五个大字金光闪烁。主席铜像广场十分雄伟,植有松、柏,而花坛中则植有冬青、山茶、月季等花卉。

  1993年12月20日,***总书记专程来到韶山,为***铜像揭幕。随即,主席铜像前的广场上成为花的世界、人的海洋。如今,这里已是韶山最吸引游人的景点,人们在这里瞻仰伟人雄姿,拍照留念,感受一代伟人的风采和无往而不前的巨大力量。

延伸阅读

●***二三事

   第一则 “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

  共和国上将郭天民在延安时,***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

  听到郭天民这样回答,***笑了,对郭天民说道:“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就这样,在***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任红军第一局局长。

  第二则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25日,***回故乡。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第三则 “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

  1950年9月25日,***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

  原来,大革命时期,***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他回答道:“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

  ***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第四则 谦虚的***

  1955年1月14日,***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1964年2月6日,***又请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1959年,***回故乡韶山,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对***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 ***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风趣地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小贴士:

●交通:

  从长沙到韶山非常方便,乘长沙站早上6:30的5365次列车,8:55就可以到达韶山;傍晚乘16:29发车的5366次回长沙,晚上18:55可以到达。

●最佳旅游时间:

  湘潭的春天始于2月中旬,4月韶山红杜鹃怒放,漫山遍野,美丽无比。秋季始于8月中旬,气温通常在15~20℃左右,这时秋高气爽,可以到湘江边昭山观赏红叶。总的来说,春天和秋天去湘潭旅游是比较合适的。

39.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必去理由】

  杨家岭、宝塔山、革命纪念馆……延安的这些地名在许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标志。

  如今,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到此参观的游人不断增多,革命圣地延安也变成了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么,让我们走进延安,重温一下战争年代的艰辛与辉煌吧!

先睹为快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延安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延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全市土地总面积5556万亩,人均29亩,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广袤黄土的深处,还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33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为延安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轩辕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时期开凿的清凉山万佛洞和钟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历时千年开凿的钟山石窟,专家们称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景点导览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区1000米。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并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

  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还装置有听音台,一次可容纳15人,游客可自选听取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文艺节目,门厅内设有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电子触摸屏,输入有延安各参观景点和延安干部学校的有关资料,供游客自由查询。

  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铜像,***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1997年1月13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在中共中央、***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每位旅游者来延参观、考察必到之处。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黄帝出生,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53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也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延河和南川河交汇处,古称嘉岭山,因山上建有宝塔,故而被人称为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著名文学家贺敬之曾用“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以此热情真挚的诗句来表现对延安的热爱。

  山上宝塔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为八棱楼阁式砖塔,共9层,通高44米。门卫南北向,门楣上刻有“俯视红尘”和“高超碧落”几个大字。塔内置有阶梯,可登塔远眺革命圣地,延安城景色尽收眼底。

  塔旁有一口铁钟,为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铸造。钟高150厘米,直径106厘米。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宝塔山背面山上另有烽火台、摘星楼等景点。山下范仲淹所提的“嘉岭山”三字至今犹存,旁边另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8个石刻大字。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000米处,曾为中共中央驻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杨家岭是***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1946年8月,***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如今,杨家岭革命旧址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为当年***、**、***,***等领导同志的住所。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此迁往枣园,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仍留驻这里,直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

延伸阅读

●“延安精神”

  当年,延安的物质供应极为贫乏。为了节省灯油,***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非常注意节约用油,每当他们凝神思考问题时,就把灯捻拧小,待挥笔写作时再将灯捻拧大一点。

  1946年8月,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干部们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延安窑洞的灯光虽然很微弱,可它却像明亮的北斗星一样,照亮黑暗的天空,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寇的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军民陷入了物资供给的空前困境。

  1939年2月,边区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他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克服经济困难的唯一办法。于是,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实现了丰衣足食,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展厅中的一架长不过三尺、重不足十斤的纺车,就是大生产运动的见证者。

  1940年,**总司令在对南泥湾进行勘察中,发现了纺车,立即号召开展“纺线运动”。于是,这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纺车又重新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进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办公室。

  每当工作间隙,他们就坐下来摇起纺车,自己纺线。朱老总还定了一条规矩:有同志来谈工作,首先问会不会纺线。如果不会,就手把手教给他,直到掌握要领后再谈工作。

  为了交流经验,提高纺线的数量和质量,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那天,从重庆回来不久的***和任弼时也参加了。别看他们一个右臂有残疾,一个患高血压,但两人毫不示弱,一手悠悠地摇,一手均匀地拽,一团团雪白的棉花像变戏法儿一样,一会儿就纺成了缕缕银线。比赛结束后,他俩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的称号。

  从这架纺车,能看到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军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小小纺车摇出团团棉线,摇出了丰衣足食的新天地。虽然当年艰苦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始终留在我们心里。

小贴士:

●交通:

  航空:每周四有从延安到北京的往返航班;每周二、四、五、日有到西安的航班。铁路:每天有两趟夕发朝至的列车从西安至延安之间对开往返。公路:延安市内有210国道通过,北可以到榆林,南可以至西安,十分方便。

●注意事项:

  1、陕北高原风沙很大,最好带上眼镜、帽子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你的相机,以防被沙子划伤。

  2、陕西各地都有方言,但普通话很普及。城市里当然没有障碍,即使是去陕北的小山村,和老人坐下来聊天,也可以用普通话交流。只要你不是口音太重,当地人理解起来没什么问题。

40.红色革命第一山——井冈山

【必去理由】

  1927年秋,***、**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正确道路。

  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享誉海内外。井冈山共有30多处保存良好的革命遗址,详细记录了井冈山那段光荣的岁月。

先睹为快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解放前,井冈山还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于 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

  全市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297.5平方千米。井冈山山势雄伟,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城市。

  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其“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迄今为止,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先后接待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3000多万人次。

  巍巍五百里井冈,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井冈山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她先后被江西省委命名为“江西社会教育基地”、团中央书记处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十佳基地”、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6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民政部、总政治部六部委又将井冈山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井冈山革命纪念地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井冈山,具有辉煌的历史,绮丽的自然风光,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一个集风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身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井冈山这块红土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景点导览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整座建筑为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具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

  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详尽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随后,**、**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为纪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边山岗上建造一座纯木质结构、正面书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的纪念塔。

  1951年,木质塔被拆除,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个泥塑红军战士雕像,但外型比较粗糙。1956年,井冈山区人民政府又将纪念塔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塔顶重塑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

  塔顶的正面是原遂川中学王教导员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从50年代开始,这座塔就成了向国内外宣传井冈山的主要形象标志。

  1972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组织井冈山建筑队工人拆除塔顶红军战士雕像,并将塔底扩建为5.5米×5.5米的正方形。新建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

  整座塔基占地103平方米,塔前与红军烈士墓相连,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以供人们参观、瞻仰。

●黄洋界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17千米,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所以黄洋界又名“汪洋界”。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黄洋界还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

  黄洋界,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1965年5月,***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延伸阅读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还未归来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

  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敌人。

  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

  下午4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又重新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较好的一门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

  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间,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报说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

  ***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提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1928年11月,***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小贴士:

●注意事项:

  1、井冈山雨水虽然较多,但阴雨连绵的天气很少。早雨午晴,午雨晚晴,或夜雨晨晴,都是常事。若遇到这种情况,游者不必败兴,雨后观景风光更加绮丽,云海、彩虹、瀑布、晚霞等尤为壮观,游时可尽饱眼福。

  2、在高峻危险的山峰上照相时,摄影者选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动,特别不要后退,以防不测。

  3、井冈山风景区内竹林、奇花异草、药材、茶叶很多,这些都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旅游者在游玩时可尽情观赏,但不可采摘和挖掘。

  4、井冈山是禁猎区,飞禽走兽严禁猎取。旅游者应自觉遵守。

  5、井冈山建筑物、古迹很多,不得在任何建筑物、古迹、岩石、竹木上题字刻画。

  6、为防止火灾,井冈山风景区沿途均实行定点抽烟。在吸烟时应自觉将烟头、火柴杆熄灭,不可随意乱扔。

  7、为了保护井冈山风景区的清洁卫生,不可随地乱扔垃圾、废物,沿途皆有垃圾池。

41.勿忘国耻国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必去理由】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其屠杀手段之惨,杀戮之多,震惊中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只有在深刻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场所,来缅怀那些被日本人残杀的同胞。记住这惨痛的代价,才能更好的发展。

先睹为快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

  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

  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有200个座位,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2004年3月1日,该馆免费开放以后,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访问。该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接待国内外人士达1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为40万人次,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同时,本馆每年接待国外参观者达10万人次,其中日本来馆忏悔、谢罪的达5万人次;还与美国、法国、波兰、韩国、日本等国的和平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丹麦奥尔胡斯、日本大阪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了展览、证人证言集会及和平交流活动,吸引了国外各界人士达30多万人次参与,成为促进国际友好交流、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树立人道主义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关导览

●广场陈列

  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

  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

  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遗骨陈列馆

  遗骨陈列馆1985年建馆,外形为棺椁状,这里陈列着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

  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表层土层中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这是侵略者疯狂性、残忍性、野蛮性是日本军国主义本性的表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在这个呈墓穴形状、半地下的史料陈列大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并配有中、英、日文字说明。

  大厅内采用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视和电影等多种陈列手段,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电影厅内近200座位的电影放映厅全天用中、日、英三种文版循环放映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史料纪录片。

  此外,该馆院内还有约翰·拉贝日记资料展览和东史郎日记案资料展。这两个展览用大量珍贵的史料、照片,分别从一个德国人当年在南京所记录的日军暴行和一个曾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士兵所记的日军暴行史实,再次真实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记录和特殊的证言展览。

延伸阅读

●灭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我国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晚,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小贴士:

●交通:

  乘坐游4路、7、29、37、39、41、80、82、92路公交车即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42.“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

【必去理由】

  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

  重温***、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向前迈进!

先睹为快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境内,距石家庄市80千米,是一个松柏苍翠,风光秀美的小山村。它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1935年,一位教书先生把“卜”改为“坡”,于是就有了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为这部纪实文学的书名。

  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组织,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一两千米,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

  对于西柏坡一带以及平山县的经济条件,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

  1947年5月,以***、**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先期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5月,***、***、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此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23日,***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贡献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西柏坡是华北抗日战争中留下来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日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靠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秀丽风光。

  

景点导览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位于平山县,自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间,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

  西柏坡面向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依松柏苍翠的柏坡岭。在这里,绿树之间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围着一簇太行山区普通的白色民房。

  这是原中共中央机关大院,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中北部有一山,内设防空洞,五大书记旧居和其他机关用房沿山周围而建。房舍大多为四合院式小平房,均为土坯垒筑,其墙面以白灰粉刷,显得洁净而雅致。

  旧址大院原来位于西柏坡村东头,有房屋40多处。1955年因修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及西柏坡村一起搬迁。1970年冬在距原址北500米、海拔提高57米的地方开始对旧址进行复原建设。

  现已陆续复原了17处,房屋196间、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占地16440平方米。主要有:***、**、***、***、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的旧址,中央机要室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及防空洞等。

  在复原过程中,遵循了高度一致、修旧如旧、精益求精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原貌,屋内陈设按原状进行了布置,展品主要是当年领袖们的办公和生活用品。

●西柏坡陈列展览馆

  西柏坡展览馆,于1977年建成,依自然山势分为上下两个回廊式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84年,***为本馆题写了馆名。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

  该馆展览围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史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共中央和***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

  整个展览设计形式完善、制作精美,艺术品味高,独具特色,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今天,西柏坡已成为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工程

  自1992年以来,西柏坡纪念馆新建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工程。西柏坡纪念碑矗立于松柏簇拥的柏坡岭上,碑形独特,寓意深远,是西柏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碑体为六面体白色花岗岩贴面,碑名“西柏坡”是***的笔迹,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总书记为西柏坡纪念馆的题词。

  西柏坡石刻园修建于1996年,它位于三面碧水环绕的原柏坡岭上。整个建筑都是红瓦白墙,碑廊迂回,亭台交错,吸取了古典建筑与南方园林诸多特点,其布局风格独具匠心。

  园内汇集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和名人书法墨宝320余幅于大理石刻。园名系薄一波和舒同的墨宝,中心碑镑刻着我党三代领导人***、***、***的真迹。

  西柏坡影像资料馆集影像演播、电脑演示、资料贮存、舞台演出、观众参与等功能为一体,成为西柏坡一个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重要教育场所。

  另外还有气势恢宏的五大书记铜铸像、庄严典雅的***评语碑、情景交融的领袖风范雕塑园、巨卷型文物保护碑、功德碑等,都足以让观众在西柏坡驻足观赏、留连忘返。

延伸阅读

●简陋的条件也能干大事

   故事一:

  两张桌子,几把木椅,一个茶壶,一部电话,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中央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曾形象地说,这里不发枪,不发炮,只发电报。

  在这里,***亲自向全国各个战场发出了197封作战电报,纵横捭阖,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短短4个月,解放大军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来自美国的Fairly先生以及11岁的儿子James听完讲解后,连声说:“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做出这么伟大的事情,真是难以想象!”

   故事二:

  展厅一角那盏普通马灯,曾经提在***的手里。1948年的一个夏夜,天降大雨,西柏坡后山的几个窑洞被雨水冲塌了,4名同志被困其中。***就是一手提着这盏马灯,一手抓着铁锹赶到现场参与抢险。他又提着马灯连夜检查中央机关的其他房屋,确保安全。

  马灯旁边摆放着一把破旧的藤椅,当年***经常晚上靠着这把藤椅办公,写了许多文章和电报手稿,三大战役的许多作战文稿和《关于时局的声明》就是在这把藤椅上写的。此外,**从解放前一直使用到去世的小铁桌、中央机关吃饭用的粗磁碗、木菜墩……站在这些朴实的革命文物原件面前,我们跨越时空,真切地体会到了面对困难时精神的力量。

  “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一位13岁就入伍、随党一路征战的一位老人这样说。

小贴士:

●交通:

  从石家庄市汽车站有车到西柏坡,车程大约2小时。西柏坡距首都北京约400千米,有京石高速公路相连,单程行车约5个小时,往返只需10多个小时。

●门票:

  旧址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

  旧址开放时间:8:00~17:00。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的5~10月是西柏坡最佳旅游时间。这时气候不冷,叶绿花红,碧波荡漾,水光潋滟,满坡翠柏松涛阵阵。

43.军事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必去理由】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这里展示从古代战争经近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特点,是兵器纵览和兵器知识的总汇。

  漫步展厅,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洪流之中,于兵家智谋、刀枪剑戟、战争风云中处处可见民族文化的精粹和社会历史的变迁。

先睹为快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玉渊潭公园南,属于社科类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博物馆主题建筑呈山字型,坐北朝南,气势宏伟,巍峨壮观,楼顶塔座承托的“八·一”军徽最为醒目。

  主楼中央7层,两翼4层,主楼前有宽阔的广场,两侧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此建筑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于1960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开馆。

  馆内基本陈列由“古代、近代战争馆”、“第一次、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和“兵器馆”组成,以中国军事历史为主线,展示了5000年来重要的军事事件、人物,论著、科技及兵器发展等内容,同时也展示了现代中国国防建设与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新成就。

  中国古代战争馆以100多例著名战事介绍了古代各个时期在军事方面的建制、思想、战略战术、科技以及名人名著;中国近代战争馆展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等方面的历史;兵器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防、海防战斗中使用的武器和缴获品。

  另外还有展示中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历史的数个展馆,分别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馆”等。在中央大厅外面的东、西两院内,陈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前身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所缴获的有关飞机、战船、大炮等武器。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威武身影和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领略康熙大帝三战雅克萨的非凡风采和郑成功****的民族豪情;可以目睹列强侵略的罪行和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历史教训,并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能体味孙中山先生开创革命事业的艰辛和南昌起义第一枪响的震撼。

  在这里,还可以由衷地赞叹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惊世壮举和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叹服***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而那些琳琅满目的武器世界和兵器知识介绍使广大青少年产生浓厚的兴趣。

  军博以其博大恢宏的气势、深沉凝重的氛围直观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宏伟画卷,现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博物馆的行列。

景点导览

●抗日战争馆

  抗日战争馆位于博物馆展览大楼东二楼。该馆主要展示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整个陈列内容分为“中华民族奋起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坚持与发展敌后根据地”、“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5个单元。

  陈列中突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整个陈列既鲜明地展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敌后军民坚持抗战的光辉业绩,也生动地记述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出生入死、血染沙场的英雄事迹。展览通过八年抗战的胜利,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不可悔,侵略者必败的历史真理。

●兵器馆

  兵器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北大厅,陈列面积1万平方米,由一座高20多米气势雄伟的穹型屋顶建筑和两侧的大型陈列广场组成。

  兵器馆陈列了世界上20多个国家生产的近2000件各种武器,其中有**、步枪、冲锋枪、机枪、军刀、火炮、装甲车辆、导弹、舰船和飞机等。兵器馆被誉为“兵器的王国”。

  兵器馆陈列着许多人民解放军兵器史上的第一。其中有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功臣号”坦克,以此坦克为基础创建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坦克大队,并在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勋;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地对地战术导弹——东风1号导弹等等。

  兵器馆还展出了人民军队在历次战斗中立过战功的功勋武器,和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和简陋的条件下,自己动手修配和制造的武器。

  兵器馆是军事博物馆最具有特色,深受观众欢迎的展馆之一。来自国内外、军内外的观众朋友都喜欢到这里一睹“兵器王国”的风采和奇观。

●古代战争馆

  古代战争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大楼三层西侧,展出面积3300平方米,陈列文物、照片、模型、图表、绘画、雕塑等展品共计1600余件。该馆是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从1984年开始筹办,1988年正式开馆。1998年修改调整,1999年重新开馆。

  古代战争馆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辽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共6个部分。

  具体内容有: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战争、著名的战例和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统帅、将领;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等时期的青铜兵器,唐宋以来的火器及《孙子兵法》等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这些在陈列中都重点地作了反映。

  古代战争馆的整体形式设计古朴典雅,极富民族特色。丰富的文物展品,还配有多元化的立体组合陈列和声、光、电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巧妙运用,使整个古代战争馆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文化的宏伟画卷,随处闪耀的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灿烂辉煌。

●近代战争馆

? 近代战争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大楼四层西侧,展出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有文物、历史照片、复原模型、沙盘、图表、蜡像、景观等展品共计500余件。该馆从1984年开始筹办,1988年正式开馆。1998年修改调整,于1999年重新开馆.

  近代战争馆的陈列内容,以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武装斗争史为主线。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抗击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战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共5个部分。

  除反映中国近代历次重要的战争外,还有林则徐等数十位著名军事人物,以及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筹建近代海军、清末军制改革等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内容。

  除此之外,近代战争馆还陈列有许多珍贵的军事历史文物,如铸有铭文的太平天国火炮、左宗棠的印章、丁汝昌的战服、美制加特林机枪等。陈列中还展示了景观、复原模型、蜡像及一些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近代战争馆的整体形式设计简洁大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丰富的文物展品,配之以多元化的立体组合陈列,使其成为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

延伸阅读

●轮船的故事

  橹与舵都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橹在中国起源的具体时间尚难确定,但至晚产生于汉代。据东汉刘熙《释名》一书,对“橹”字已作了解释。

  橹多装于船的两头或船侧,支点放在船舷上,入水端剖面呈弓形,另一端以绳索系在甲板上。摇动橹担绳,橹板左右摆动,船便随之前进,就像鱼在水中靠尾巴的摆动而前进一样。其实,这是因为橹板在水摆动时,产生了前后压力差,从而形成船体前进的动力。

  舵是船的航行导向机械,它是由舵柱和舵板组成。舵柱在船尾直插入水中,下面连接着舵板。舵板的形式多种多样,当船航行时水流在舵板上形成水压——舵压,舵压与船的浮心之间形成一个力矩,从而改变船的航向。

  舵的使用至迟起于汉代。湖南长沙墓船模中已有舵,其功用也为人所知。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说:“千百人之命,直寄于一舵,……如一丝引千钧于山岳震颓之地”。可见其重要性。

  中国人非常的聪明,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轮船。那时候的轮船,是以船侧轮子的转动代替划桨,以轮激水前进。古称为“车船”、“车轮轲”。在这里,轮成为以连续运动代替间歇运动的机械。

  史载,祖冲之发明“千里船”后,在建康(南京) 新亭江试航,“日行百余里”。可惜,该记载未明确指出,祖冲之是否以轮代桨作为动力机械。

  直到宋代,火药与轮船,已成为两项最重要的军事武器。宋将韩世忠在1129年镇江黄天荡战役中“用飞轮八楫,踏车蹈回江面”,有力打击金人完颜亮;在采石矶战役中,宋将虞允文的轮船战舰使金兵“相顾骇愕”等史事,都是明证。随着轮船制造技术的提高,船中桨轮数量也从2轮发展到4 轮、8 轮、20 轮,甚至32轮。

  这些发明传入西方之后,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其中舵和指南针的作用尤其显著。欧洲人在采用舵之前,西方的船只必须由桨来改变航行的方向。只有当中国的舵传入了西方之后,哥伦布和达伽马的环球航行在变为可能。

●火药的故事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为是用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磺、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均,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此举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

  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这就是后来的“万人敌”。

  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陆续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小贴士:

●交通:

  公交路线:乘地铁1号线或1、4、21、57、65、320、337、802路等公交车到军事博物馆站下车。

●门票:

   门票:20元/人,学生持学生证半价。

●开放时间:

   8:30~16:30。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